田園綜合體與農旅綜合體規劃都是城鄉統籌規劃體系的有效補充,是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之一和重要抓手,是農業農村統籌發展,城鄉融合的主要規劃設計類型。項目位于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都司鎮,菏澤市牡丹區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:按照“四四四一”工程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思路,確定當前要重點實施“四清”(清草堆、清土堆、清糞堆、清垃圾堆)、“四改”(改廁、改灶、改水、改路)、“四學”(學政策、學文化、學技術、學法律)和“一規劃”(村鎮規劃)。
項目規劃原則:1.以人為本,滿足田園體驗需求;2.生態優先,保持田園生活的本真;3.因地制宜,突出黃堂特色;4.節約資源,長期發展
功能分區解讀:(1)農業交流中心區:農業綜合交流中心是為服務田園綜合體和生態農業建設的。除了展示保持生態環境的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外,還要起到推廣科學、合理調整農業結構、增加經濟收入及保持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,因此項目建筑設計盡量保持與該地農家風格相似的形式。就地取材,建筑的策劃應該更重視主題的內容和文化內涵,必須要找到自己鮮明的特色。農業綜合交流中心成為園區與廣大城鄉居民交流的重要舞臺,進而實現廣為宣傳,促進經營的發展目標。
(2)蔬菜大棚區:建設無公害蔬菜基地,是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環節,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產出,對優化農業結構,促進農村經濟發展,增加農民收入,培植財源,提高農業綜合開發和市場競爭力,加快脫貧致富步伐都具有實際功效。
(3)入口景觀區:主要為游客提供集散空間和停車空間,包括園區入口大門、售票處、停車場、休閑座椅、公共衛生間、詢問處等服務設施,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。
(4)愛國教育區:愛國教育基地的主題為,探究軍事奧秘,演練實戰風云。通過愛國文化教育、軍事題材的展示、宣傳、體驗和一系列參與性極強的軍事體驗項目,讓游客感受到巨大樂趣,參與一次,受益一生。經歷意志與肉體的雙重砥礪,讓游客既從優美的自然環境中找回從未有過的樂趣,又從軍事體驗中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碰撞。
(5)夢幻迷宮區:根據歐洲植物迷宮,結合八卦圖、九龍陣等中國古老文化元素,進行了重大創新。開花季節,迷宮內道路兩邊是高度近 2 米的花墻,顏色各異、五彩繽紛、花香撲鼻,猶如進入童話世界。
(6)綜合果樹采摘區:就是將傳統的公園設計元素與果樹有機地結合起來,突出果樹特有的自然生態、養生、文化及農業生產價值體現等功能,發掘果園生產、生活和生態價值,拓展水果經營理念的外延,提升果園的園林美化景觀效果,使果園成為人們休閑、品果、陶冶情操和開展文化活動的理想處所。
(7)農耕文化科普區:以提供科普教育、以及配套的休閑、服務為主要功能,主要分為三大重點區域,植物科普教育基地,戶外農田試驗區,親子農田試驗區,利用科普通道等景觀功能設施連接各區域。
(8)生態養殖區:生態養殖區位于項目的東側,地勢低洼,引水便利,外部有洙趙新河水資源豐富,適宜建造,生態養殖區主要依托于魚藕混養的立體養殖模式。
采摘園設計時考慮四區設置,即:春景區、夏景區、秋景區、冬景區來體現果樹的季相景觀。
(1)春景區:可選各類果樹布局在一起,體現萬紫千紅的春景;桃花、櫻桃、杏花相繼開放,整個園區百畝花海,繁花燁燁,游人必聞香自來,賞花賞景。
(2)夏景區:宜選擇高大喬木果樹,合理搭配在此期間成熟的果樹品種,如早熟蘋果、晚熟桃、杏等,此區可用一些藤本果樹,搭建不同形式的廊架,供人們休閑嘗果;
(3)秋景區:主要體現果實和秋色,可把同類果樹放要一起,構成大面積的色彩美,也可點綴色相差大的果樹品種。例如,秋天黃色的柿子、紅彤彤的大棗沉甸甸壓在枝頭,冬天紅艷艷的山楂高高掛枝頭,賞心悅目;
(4)冬景區:主要表現果樹的樹形美和枝條美,把不同樹形的品種布局在一起,充分展示果樹的形態美。
另外,在果樹景觀中,應適當配置一些果樹的設施栽培,延長觀光時段,使四季品鮮果,隆冬賞桃花的景象成為現實。